close


中國時報,090302【張舒婷/台北報導】
新聞連結點此 

原標題為「學歷越高 失業率越高 狀況惡化」。毫無疑問地,又是一篇垃圾報導,讓我忍不住想要來個奇文共賞。

先引一段報導內容的重要數據:

------
主計處的最新調查顯示,今年一月份,學歷為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高達五.二六%,超過國中及以下者(五.一%),更遠高於去年十二月份的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四.七八%),顯見「學歷越高、失業率越高」現象在惡化中。
------

好,我們就來看看主計處的報告是怎麼寫的吧。
http://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92261351571.pdf
上面連結是主計處的新聞稿,其中內容關於「以教育別顯示的失業率數字」有以下內容:

------
按教育程度別觀察,國中及以下程度者失業率5.10%;高中(職)程度者失業率5.84%;大專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4.99%,其中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5.26%。
------

很顯然的,這位張姓記者很聰明地(?)將高中職失業率給忽略了。難道記者都眼殘?當然不是。但如果把這個數據也報導出來,她下的那個垃圾標題就不成立了嘛。這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應該也不用特別點破了吧。記者要找故事說,要聳動,又要假裝很有根據,就是這樣玩的。

下表為歷年失業率,以教育別劃分。

   

失業率教育程度(%)

國中及以下

高中()

大專及以上

 

大學及以上

87年平均

2.28

3.09

2.80

2.67

88年平均

2.64

3.23

2.93

2.69

89年平均

2.80

3.34

2.80

2.67

90年平均

4.71

5.12

3.72

3.32

91年平均

5.14

5.92

4.28

3.89

92年平均

5.17

5.60

4.09

3.82

93年平均

4.31

4.87

4.06

4.11

94年平均

3.76

4.54

4.01

4.23

95年平均

3.21

4.36

3.98

4.36

96年平均

3.22

4.31

4.00

4.51

97年平均

3.76

4.34

4.21

4.78

可以看出所謂高學歷群組的失業率時間序列呈現一個特色:逐年增長。高中職和國中以下呢?沒有明確的趨勢。試問要如何從這樣的數據判讀出「學歷越高 失業率越高 狀況惡化」的結論?高學歷失業與大學生密度逐年增長的關係或許還比較密切?(看看歷年指考大學率取率的資料是長什麼樣子)

好吧。我們就退一步假設真的有學歷越高、失業率越高的狀況好了。然後呢?相關因果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情。發現A現象與B現象高度相關(highly correlated)不代表我們能直接判讀「A導致B」或者「B導致A」,甚至大多數時候是「A與B為獨立事件」。我發現我下雨天都會撐傘,不下雨則不撐傘。「撐傘」與「雨天」這兩個事件呈現高度相關,所以我撐傘就會下雨嗎?不。但下雨的話我就會撐傘。意思是,就算真有因果關係存在,其方向性卻不是資料隨便看看就能結論得出來,許多計量方法致力於回答這類問題,輪得到妳一個記者愛怎麼寫就怎麼寫?

今天這個垃圾標題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學歷越高(因),越容易失業(果)?還是越容易失業的人(因),學歷可能越高(果)?如果兩者都不是,只是闡述一個相關現象,還膽敢用這種聳動說法?如果真被妳判讀出什麼因果關係,依據在哪裡?

根本就只是鬼扯一通。

文章裡找兩個個案出來,就可以代表什麼?個案每年都有,想找就找得到。別鬧了。當記者混飯吃隨便寫寫文章,有沒有考慮到媒體背負的社會責任是什麼?亂寫一些擾亂視聽的東西,讓人看了就反感。

下面引用同篇報導的另一段廢文:

------
30雜誌最新的「青年世代失業率大調查」亦發現,高達七十七.六%在學生,擔憂自己「畢業即失業」,其中八十六.一%碩、博士生,認為自己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比例較大學生高出一○.七%,可見學歷愈高者,對於未來的求職路愈感到焦慮。
------

最後那句話還真是天外飛來一筆。因為碩博士生回報擔憂的機率大於大學生,就可以這樣結論?還真的是結論很大,結論不用錢。(抱歉這句最近正夯,忍不住就用上了)

即便這份調查具母體代表性,大學生擔憂的程度比研究生低,是不是因為他們還有選擇研究所多念幾年的機會?光憑這兩個群組就想要得到「學歷越高、對未來求職越擔憂」的結論?就算真是這麼一回事好了,這個結論有什麼價值可言嗎?國小學生(平均而言)需要擔心求職問題嗎?如果大環境不好,越接近將步入社會的群組,越擔憂求職問題,這需要妳來說嗎?

加油,台灣的記者們!(我認真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enat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